1. 首页  / 生肖 / 属相综合

什么是五运六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理论(何为五运六气?)

什么是五运六气: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理论

1

       什么是五运六气?其实五运六气和风水有很大关系。气是指气,运是指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五运六气的知识也用于医学。本期五运六气带你去了解什么是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简称运气。
       “运”指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五个阶段的相互推移;“气”指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六种气候的转变。

       简介
       古代医生根据甲、乙、丙、丁、戊、己、庚、辛、仁、桂的十天工作来设定运气;子、丑、寅、毛、陈、思、午、未、申、酉、徐、亥这十二个地支来设定气。前人结合五行生克理论,推断了每年气候变化与疾病的关系。

       运气是五运六气的缩写。运气理论是中国古代研究气候变化及其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的理论。它是古人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命、健康和疾病的高度认知。中医界有句话可以说明它的重要性:如果你不能通过五运六气,你怎么能方书呢?

       运气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运用天干地支等符号作为演绎工具,来推论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影响的。在现存中医书籍中最先论述运气学说的见于《内经》的天元纪大论、五运行大论、六微旨大论、气交变大论、五常政大论、六元正纪大论、至真要大论等七篇。其他如六节脏象论,《黄帝内经素问遗篇》的刺**、本病论等也有论述。运气学说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医学等各方面的知识。

       运气理论中五运六气的对应关系,是指阴阳、五运(行)与六气的对应关系,主要见于《素问》中的《四气调神论》

       为了与天之六气相匹配,地之五行在五行之后又加了火,即木、火、土、金、水、火--风、寒、暑、湿、燥、火相对应。也就是说,天有阴阳,地有阴阳、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素问。·天元纪大论)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鬼瞬区说:阴阳之气各有多少,所以三阴三阳也是……鬼区说:寒暑燥湿风火,天之阴阳,三阴三阳上奉。木火土金水火,地之阴阳,生长化收藏下应之,与三阴三阳相得益彰?……厥阴以上,风气(木)为主;少阴以上,热气(君火)为主;太阴以上,湿气(土)为主;少阳以上,相火为主;阳明以上,燥气(金)为主;太阳以上,冷(水)为主。

       从上面可以看出,当地面5(6)与天气6相匹配时,是三阴三阳(厥阴、少阴、太阴、少阳、阳明、太阳)的六气与天气6相匹配(风、热、湿、相火、干、冷)。其中天气6的热量为君火,即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气、少阳相火(暑)、阳明燥气、太阳寒气。君火代替热气,(相)火代替热气。

       天之六气与三阴三阳相匹配,来源于《素问》的七篇运气论,而这七篇运气论不是《素问》的原文,应该是王冰补充的,也就是《素问》所说的内经没有六气之说,而运气家在五气之外加火,

       天之六气(风、君火、相火、湿、干、冷)与三阴三阳相匹配,分为一阴指厥阴,二阴指少阴,三阴指太阴;一阳指少阳,二阳指阳明,三阳指太阳。

       先哲对自然气候变化的计算方法及其原理主要以六气、干支、阴阳五行计算,即运气计算。计算时,三阴三阳由天风、火、热、湿、干、冷六气组成,即厥阴(一阴)、少阴(二阴)、太阴(三阴)、少阳(一阳)、阳明(二阳)、太阳(三阳)、太阳(三阳)。由于热和火属于一类,火分为君火和相火,即君火为热,相火为火(暑)。

       五运六气简单意味着:天干:金【庚辛】木【甲乙】水【仁桂】火【丙丁】土【戊己】,地支:寅毛【风】四午【火】沈酉【干】亥子【寒】丑不【湿】陈旭【夏】。

你可能也喜欢:
古代五运六气是什么(图文详解)
风水知识:二十四山造葬公式是什么意思?
如何看待二十四山水口的吉凶
家里旺财的风水装饰

五运六气是啥?

2

巧得很,前几天正好有人问到了这个问题,现转录于你:

问:

谁能帮我解释下中医中的五运六气啊?我是个门外汉,简单点说,不用太专业。

答:

所谓“五运六气”,乃是指“岁运”的当值之经脉而言。

中国记年的方式是天干与地支组配而成,譬如今年就是“辛卯”年。天干共有十位,每年用一位,于是甲乙丙丁戊为一周,己庚辛壬癸为一周,依次循环,故谓之“五运”。

地支其有十二位,每年用一位,于是子丑寅卯辰巳为一周,午未申酉戌亥为一周,依次循环,故谓之“六气”。

仍以今年之辛卯年为例,“辛”落在了“坎宫”,故今年当值的天之大势能是“寒”;“卯”落在了“兑宫”,故今年的司天之经是“手阳明”,今年的在泉之经是“手少阴”。这就是今年之“辛卯”年的“五运六气”。

“五运六气”之理论,非一般人所能解透,早在唐代的王冰时就已经开始众说纷纭了。今人对此的解说,多是沿用前人之说而来,故错上加错矣,不足以采信矣。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ming3.com/shuxiangzonghe/134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