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生肖 / 属龙

龙的故事十二生肖(12生肖的龙的故事)

龙的故事十二生肖

1

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在中国有着特殊的地位,也是中国民族的图腾。龙出现在古代文献中,也许是真的,龙也出现在中国的十二生肖中,其他生肖在生活中是真实的。龙是如何成为十二生肖之一的?让我们来探索十二生肖中的龙是如何来的。

十二生肖中的龙是怎么来的?

这里主要从两个方面讨论:

说法一:

十二生肖龙的故事简短

早期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无法独立控制自然力或解释自己的来源。他们对自然充满幻想、憧憬甚至恐惧,崇拜各种比人类更强大的自然或超自然力量。这是龙图腾的社会基础。十二生肖中的龙来自古代原始信仰龙图腾。可以猜测,汉族生肖中十二种动物的选择并不复杂,它们接近汉族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在十二种生肖动物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驯化的六牲畜;第二类是野生动物,与人们的日常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第三类是中国传统的象征性吉祥物龙,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许多动物特征的人造物,是人们想象的精神物体。龙代表财富和吉祥,是最具象征性的吉祥动物,所以龙的位置在生肖中是不可或缺的。

说法二:

十二生肖的选择和排列是根据动物的日常活动时间来确定的。自汉代以来,中国一直使用十二个地支来记录这一天的12个小时。陈,三月的占卜,这是龙雨季。陈自然属于龙。

结论:以上是关于十二生肖中龙是如何来的,具体原因还是比较混乱,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作参考。

关于生肖龙的故事 十二生肖中龙的来历

2

导读:说起十二生肖中的生肖龙,在大众的印象里,无疑是一个虚构的动物的存在,目前在我国更是属于已绝迹的稀有动物的存在,只是关于生肖龙的故事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解读下十二生肖中龙的来历。

关于生肖龙的故事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

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不防借来戴上,这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大喜,便同蜈蚣来找公鸡借角。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陆地就死。”蜈蚣也在一旁担保道。“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鸡见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吗?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现也不上陆地了。

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也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公鸡见到蜈蚣总是一口一个吃掉,并且总是在喊:“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

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凌晨7--9时(“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生肖龙有什么性格特点

生肖是龙的人适应力强,机智敏捷,喜欢忙碌和变化,活泼而健谈,聪慧且多才多艺,有强烈的自尊心。他们天生具有权威感,即使你无法忍受,他们仍会要求你对他们集中注意。一旦TA将你归入注意的范围之中,你就无法逃脱他的疲劳轰炸。属龙人的情绪不稳,富梦想,茫然不可捉摸,性格傲慢缺乏宽大心胸。极少真心去爱别人,因此在爱情上不会感到失望,反而那些爱上他的人却饮尽其苦酒。

属龙对应的年份

属龙对应的年份:1904年、1916年、1928年、1940年、1952年、1964年、1976年、1988年、2000年、2012年、2024年、2036年、2048年、2060年、2072年、2084年、2096年。每一轮加12,以此类推。

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 一天十二时辰中的“辰时”--上午七时至九时又称“龙时”。公元除以12余数是8的年份年号,都是龙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ming3.com/shulong/14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