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吉凶

吉凶悔吝与人生(悔吉吝凶关系图)

吉凶悔吝与人生

1

吉凶悔吝职场

??元一气兮冲寒,禀清浑浊。真仙以支为地,以干为天,干为天,与地相并,支为地,与天相连。宫分十二,位列三元。五行九天外,八卦万古前。 三生之命,一气如常。然而,年中而论月,从日下而论时。时旺则富贵,时衰则就是贫穷。落地成像,居何而升迁。土居专位,为人丰厚尊重。水临亥子,足智方圆多。观岁运而明祸福,度逆顺而定灾祥。穷五行的细数。察十干之幽玄。甲游从革,风灾艰难。戊逢润下,萍梗屯禀。从失地到失地。五行失地,休言禄马同乡。临旺时,不问空死败,物有成,物有败。穷出没的根是用来造化的。细德秀之奇,言吉凶之悔吝。 金旺火盛,坚刚得制无亏,木盛金衰,一生为人下贱。金中之水,禄位显赫而迁升。德清高于莲社,水中之木。若夫金多好杀,水性多淫。戊己壮而富足,庚辛苦而寡贫,丁到思而飘泊,辛到子而性违。庚到亥辰儒雅,自逢徐未多差。甲乙畏从革,戊己喜逢润下。 六亲身不变,取富时不化。以年为祖气之根,月为门户之元。日主本身的气,时而引变。干配于支,各归于何地。象与化,各高于何气,顺得失之高,穷旺相等等。木中之火逢桂思而当进。土里之金,逢火运而退。时败则贫寒,时丰则富。每逢衰败而多贱,遇生旺而多贵。居两府之权的贵临子位。丁霸离宫,定立三公之位。丙丁盛而好礼,盱眙旺而足智。分为三等,分为次。 甲己寅不为上,丑酉为中,亥子为下。乙庚为上,丑酉为中,午亥为下。丙辛四寅为上,陈酉为中,亥子为下。戊桂子毛为上,三寅为中,八亥为下。甲己化土,陈旭丑未;乙庚化金,思酉丑申;丙辛化水,亥子辰申。化木,亥毛未寅。戊戊化火,四午八寅。丙遇绝而富少,时逢桂旺而多金。金居旺火,难以保护四肢。土临水位,定患沉疗。桂见庚申请右职,辛逢戊子中高科,年分何类,时隐隐玄。举其大者,当有五焉,破禄之刑。化身则丧,归元则死,临鬼位更逢克者伤命,居死复见临官则丧,因此旺处生而死,死处生而旺处脱。今者参详奥旨,起源于轩辕得术的人,当共秘。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求解释

2

6,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系辞传》)

相得则吉,不相得则凶的“情”当然是情感之情。韩康伯云:“近,况比爻也。《易》之情刚柔相摩,变动相逼者也。近而不相得,必有乖违之患也。或有相违而无患者,得其应也。相须而偕凶,乖于时也,随事以考之,义可见矣。”[17] 韩氏的诠释相当深刻,把阴阳、刚柔、仁义与“时”的摩荡中,“情”的相违、相须而导致的吉凶悔吝说得很有生活的厚重感。近而不相得,故凶。为什么不说“远而不相得”呢?因为只有“近”,情感才会产生真正感应的作用,喜怒哀乐,才会引起应有的反应。阴与阳、刚与柔,都只有在一个能够引起彼此排斥或吸引的范围之内,才会相推、相荡,这与情感的感应形式是完全一样的。

将“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之“情”解释为情感的另一个重要佐证,就是在这个表述的后面,《系辞传》紧接着就写道:“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金景芳先生针对这几句话说:“这段话与《周易》没有丝毫关系。总的来看,这一章语无伦次,杂乱无章,肯定不是孔子做的。”[18] 金老的这几句话说得过头了一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第一,这段文字也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之《系辞传》,说明这几句话已经由来已久,属于先秦文字的可能性很大。第二,我们说《易传》传承了孔子的思想,但是并不是说就一定是孔子亲笔所作,二者的区别是相当大的;孔子的后学良莠不齐是难免的,即便是写得差一点,难道就不是孔子的后学?尤其是,难道就不是传承孔子的学问?第三,这几句话实际上是围绕着“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而发的,其目的一方面是为了避免“凶、害、悔、吝”,另一方面也是总结相得与不相得之情有哪一些表现的方式,与“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乾·文言》)、“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系辞传》)的思想理路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说,“辞”是人的性情的直接表现,在它的惭、枝、寡、多、游、屈的背后,隐藏着各种各样的情绪与动机,所以,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爱恶相攻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人类为什么会信仰宗教?为什么要卜卦去求不可知的一面?为什么八卦每一卦都谈变动?这都是就人类自身利害与需为有关者而讲的,也就是“变动以利言”。而吉凶呢?则是根据人类心理的需为而定。同是一卦,在你看起来是大吉,在我看起来说不定是大凶;在别人看起来是大凶的,在我用起来说不定却是大吉的。所以说吉凶是因个人的需要而定,人们对变动的看法是着眼于利害关系的,“吉凶以情迁”,是看个人心理情绪的需要来讲的。

《易经》最后还是回到人文文化上来。什么情况才叫吉与凶呢?“爱恶相攻而吉凶生”。你不喜欢,给我好了,对你是大凶,因为你不喜欢嘛!你厌恶它,而我喜欢它,我们两个爱恶相反,爱恶因矛盾而相攻,古凶由爱恶心理而来。孔子研究《易经》到这里,所得的结论是: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吉凶,没有绝对的善恶,没有绝对的是非,也没有绝对的好坏……一切都是跟着人义文化,跟着人们的需要来的。所以“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远近相取而悔吝生”。肚子饿的时候面包摆在面前就很喜欢,不饿的时候摆在面前便很讨厌;需要的时候,一伸手就拿得到就很高兴,需为而得不到会很痛苦,所以“远近相取而悔吝生”。其道理就是如此。

“情伪相感而利害生”,“情”就是真实的,“伪”是虚情假意的。一个人不要只听一句话“我爱你”便高兴起来,有时候这句话是真的,有时候是假的。“情伪”互相有感应,其实都不能骗人,也骗不厂人的。“情伪”互相感应而发生利害关系,这是孔子研究《易经》的最后的报告,非常重为。

“凡易之情,近而不相得,则凶。或害之,悔且吝。”

我们研究《易经》以后,了解了人情世故,《易经》所谓的人生,“近而不相得则凶”。譬如夫妇两人刚结婚好得不得了,那当然是大吉大利了,最怕是“近而不相得”,那便是凶了。所以我也经常告诉大家,打垮自己的人,不是敌人而是你自己或最亲近的人。如果“近而不相得”,就是说越亲近越不能合作,这是最坏的最危险的。因而变成大害,即使不至于大害,但至少也是悔吝,那就很糟糕了。这些都为注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ming3.com/jx/106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