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解梦 / 活动

潮汕春节祭祀活动:正月里来迎老爷(潮汕正月拜老爷)

潮汕春节祭祀活动:正月里来迎老爷

1

       迎大师是潮汕地区第一个月的民间祭祀活动。所谓大师,是指潮汕一个镇或一个村庄的守护神。因此,当地有大量不同名称的大师。有的是古代朝廷正式廷正式承认的神,如城隍、关爷、妈祖等;有的是佛道神,如南极大帝、玄天神、吕祖等;更多的民间创信仰的杂神,如潮汕三山国王、安济圣王、雨仙爷、珍珠娘、仙师傅等。那就让传统节日给大家介绍一下潮汕春节迎大师的活动。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各种名字的主人根据祭祀范围的大小被组织在一个分级的系统中。例如,在当地的农村地区,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祭祀叔叔,整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祭祀叔叔;在一些地方,邻近的几个村庄由于行政或经济原因有着密切的关系,还有几个村庄有自己的祭祀叔叔。在城镇里,街道上有自己的祭祀叔叔,街道上有自己的祭祀叔叔,整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祭祀叔叔。

       因此,潮汕地区的迎爷往往是在一个镇上按照每天一个村庄的顺序,每个村庄轮流做闹热(相当于北方的庙会),并在此期间进行迎爷爷的过程。这些叔叔和爷爷的祭祀依然保留着古代神春祈祷的遗风,时间集中在农历年初正月,所以潮汕有句俗话说营神正,二月。

       迎老爷时,由村里的青壮年组成庞大的队伍,包括标手(扛标旗),牌手(举牌),轿夫,乐手等,抬着八抬大轿,抬着老爷走遍村里的大街和小巷,村民们争相用手摸一下老爷,相传这样可以带来好运气并且保一年平安。是的,祈求风调雨顺,全村平安正是“迎老爷”的重要意义。

       根据潮汕人的一般说法,欢迎大师分为文英和武英。在最基层的社区,文英的做法是在祭祀仪式结束后。邀请大师上神轿,由选定的丁庄举起,仪仗鼓乐前导,在社区的每一条小巷巡逻,然后在社区的边界巡逻,回到神厂。

       武营的做法一般只在农村社区使用。祭祀仪式结束后,用红布将雕像绑在轿子上,准备快跑。营神开始时,每条小巷的小巷都点燃了篝火。丁庄们抬起雕像,跑到篝火前,用力把座位举到头上,跳过火堆,跑过小巷。跑完村里的小巷后,他跑出田阳,带着他的主人巡游村庄,回到了神厂。潮汕人称这种做法为主人——潮汕话走是指跑步,是一个保留古代意义的方言。

       迎师傅,无论是文迎还是武迎,都是净土驱邪,寓意着潮汕劳动人民对生活的美好祝愿。在漫长的岁月里,这个持久的宗教仪式实际上具有整顿社区秩序、加强社区治理的功能。

       在迎接主人的日子里,潮汕人不得不在各地表演来奖励上帝。仪仗队由标旗、彩色风景、狮子、歌舞、锣鼓和潮流乐队组成。虽然由于社区的具体情况不同,仪仗队的规模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它们都充分展示了观赏和娱乐的性质。因此,广场乡的这种当地神的祭祀无疑成为了一个社区节日。

也许你也喜欢:
西方传统节日有哪些?
潮汕春节习俗:正月初七吃七样菜
潮汕春节坚持传统七件事
妈妈的味道!潮汕春节常见的家常菜

潮汕拜老爷,潮汕地区的祭祀活动

2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的民间传统习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而且这项民间习俗的历史悠久,影响十分广泛。而且在 广东文化 中,在不同的时节需要拜不同的“老爷”范围很广,所以涉及的神仙很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这个祭祀活动吧!

“拜老爷”是潮汕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风俗,是一种对神的祭祀活动。其历史悠久,祭祀对象庞杂,影响非常广泛。由于历经千百年的民间崇拜和神化,以及历代统治者的喧染、利用,祭拜老爷及其场所(老爷宫)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说起这潮汕人“拜老爷”,学问实在太大了,不同的时节有不同的“老爷”要拜,范围之广,涉及的神仙之多,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每月除了初一十五要拜家里的地主爷之外,一年里还有天公(玉皇大帝)、佛祖(如来佛祖)、观音娘娘、土地公公、财神、月娘(月神)、门神、祖宗……特别是正月里,拜老爷更是头等大事,事关家宅一年兴衰,从年三十到正月十五,几乎每隔两三天就要拜一次,场景堪称盛大。

相比于拜佛等宗教活动,“拜老爷”更具地方性和灵活性。“拜老爷”的活动时间是以农历为标准。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两天为固定的祭祀时间。这两天一般在家里举行,形式较简单。主要是祭祀地主爷和天公,摆上香炉,烛台,和供品,烧香祈祷后再烧冥纸。除外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神的诞生日,形式隆重且庄严。

例如天公诞日,土地公诞日,尤其是正月,“拜老爷”不仅活动多而且规模大。家里要祭祀,还要到“老爷宫”去祭祀。供品也要讲究,有三牲:猪,鸡,鱼;有特定做的潮汕粿食,如发粿,乒乓粿,桃粿等,有各种新鲜生果,还有必备的卤鹅。每个村有各自规模盛大的“迎老爷”活动,寺庙要供奉超大型的香,请歌仔戏表演,有仪仗队游行,放鞭炮烟花等。

“拜老爷”除了烧香烧冥纸外,也有“问杯”形式。拿两片由竹头或木头制成的杯,祈祷后摔到地上。如果两片都成反面,便是“笑杯”;如果两面都成正面,则是“稳杯”,都不吉;如果一正一反,则为“圣杯”,是吉兆,预示着祈告内容可以实现。这种形式也用于跟神的对话,圣杯则表示神灵同意你的请求,反之,则不同意你的请求。

祭拜神明,是中国人乃至全人类都存在的现象,潮汕人也一样,如《东里志》(陈天资,明万历二年)所云:“粤俗尚贵,祠庙兴矣”。在潮汕地区存在着成千上万的大小神庙,神庙里供奉的神明,有自然神明(天地父母、太阳神、月神、风雨雷电诸神、山川河流动植物诸神……)佛门诸神、道教诸神、帝王圣贤英烈清官等等。

每逢初一、十五,可见提篮担筐的妇女们,奔走于各个庙宇之间,虔诚膜拜。神明在潮汕统称为“老爷”,为何潮人会如此的痴迷神明崇拜,而且是多个神明一起供奉呢。应该来说有一定的地理与历史原因,潮汕地处沿海地区,也属南蛮之地,自古以来天灾较多,且文化发展较迟,原始宗教思想基础导致了信神。

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一种思维概念,当人们在遇见自身无力支配的命运时,便容易萌发信神心态,人们所以信神、祀神,无论是偶像或自然形象,都是由于认为这样做是对自己有用处和好处的,企望“有求必应”才去拜祭,究其原因主要有:畏惧心理、保险心理、娱乐消遣心理、偶像崇拜的心理等等。

拜神这种东西其实是很难定位的,说它是封建迷信可以,说它是一种信仰也可以。信仰是一种好东西,人不能没有信仰,人总要有一些精神寄托与精神力量支持,但信仰得太过的时候便成了迷信。现今的潮汕人同世界上其它民族一样。

虽认为世界没有神,但拜一拜神也无妨,起码得到心灵上的安抚,所谓“宁信其有,不信其无”,潮汕的这种信仰崇拜基本上承续了汉人对社会的各种传统信仰。而由于种种的拜祭活动使得潮汕的神多了起来,神庙也随着多了起来,并渐渐成为民俗文化中一个典型的、有特色的组成部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qiming3.com/huodong/72261.html